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工業(yè)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站在新聞攝影記者的角度,編者用相機記錄了電力工業(yè)的發(fā)展。上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電費亂“搭車”、亂收費現象嚴重,加重了農民負擔,農民對此意見紛紛,山東省率先在全國實現農村電費張榜公布,電費公開,全民監(jiān)督,有效遏制了農村電費亂“搭車”、亂收費現象。這在我國電力工業(yè)發(fā)展史中是個不起眼的小事件,但如何報道?一張農村電費公布欄的照片足以具有豐富語言。1996年,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戶戶通電。這是山東電力乃至全國電力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事件。
如今的電力施工都是現代化、機械化,而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電力施工水平還很落后,電力施工放線需要依靠人拉肩扛。一張拍攝于80年代初期人拉肩扛運送電纜上山的全景照片和一張拍攝于80年代后期的機械化放線照片(如山東省第一條500千伏線路的張力放線照片)兩相對比之下,充分的說服力不言而喻。
攝影是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替代的藝術存在。記錄社會,留住精彩,凝固歷史,是每一個人文紀實攝影者的責任和義務。
01《銀線上山》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山區(qū)電力施工架線,一根核桃粗細的輸電導線,需要幾十人乃至上百人用扁擔挑著上山進行施工放線,現在這已成為歷史。該圖片1982年拍攝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石門鄉(xiāng)龍?zhí)蒙絽^(qū)。
02《突擊隊長》1989年,山東龍口發(fā)電廠建設工地,承擔施工任務的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突擊隊長徐勝利在指揮安裝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