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司主要從事鎢礦采、選作業(yè),形成了較為先進的鎢礦采選生產線。礦山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平窿~盲斜井聯合開拓,采礦方法為淺孔留礦法。設計生產規(guī)模為13 萬t/a、選礦合格礦處理量為250 t/d。選礦工藝為重選~浮選聯合流程工藝,回收鎢礦精礦、銅精礦、鉍精礦和鉬精礦,主要產品為鎢精礦、銅精礦、鉍精礦、鉬精礦。2013 年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一、資源節(jié)約與綜合利用
公司積極探索鎢礦資源的高效利用,開采回收了難采極薄鎢礦資源,不僅節(jié)約了大量鎢資源,采礦回收率也有較大提高;研究并應用了綜合回收鉍鉬精礦、選礦尾礦中回收鎢細泥技術,選礦精選回收率、綜合回收率也有較大提高;積極開展花崗巖白鎢多金屬探礦工作,并初建成效,為礦山今后的結構轉型創(chuàng)造條件。各項生產技術指標如下:
1.開采回采率。紅嶺鎢礦床屬急傾斜薄礦體,采用淺孔留礦方法采礦;淺孔留礦采礦法的重要(起始)環(huán)節(jié)是采準、切割、回采工作,為此,公司近年來加強了風鉆、爆破工種人員培訓,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對采場管理采取技術人員現場蹲點,劃采掘線,開采回采損失率從10%降低到7.9%,三年來多回收鎢金屬量13.78 噸。
2.選礦回收率。2009 年公司重建了日產250t/d 的選礦生產系統,2010 年8 月建成投產。2012 年經過對精選工藝生產流程的技術改造,鎢精選段的作業(yè)回收率從過去的87%提高至95.8%,伴生金屬銅、鉍、鉬產品質量及回收率得到進一步提高,使鎢精礦的綜合回收率由原來80.5%提高至82.13%,鎢產品質量由級外品提升至一級,產品價格比原來增加了8000 元/t,不僅增加了企業(yè)經濟效益,有效回收了寶貴資源,還提高了企業(yè)產品競爭能力。
3.節(jié)約資源,保護資源,大力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公司積極探索鎢礦資源的高效利用,使紅嶺鎢礦難采極薄鎢礦及伴生元素綜合利用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013~2015 年,開采回收難采極薄礦體礦石量(出窿礦量)11.3 萬噸,回采證內表外邊角礦體礦石量(出窿礦石量)15 萬噸,兩項共計生產鎢精礦(WO365%)573 噸。通過技術改造,伴生的鉍精礦回收率從2012年的32%提高到2015 年的75.2%,伴生的鉬精礦回收率從2012 年的41%提高到2015 年的76.4%,伴生的銅精礦回收率從2012 年的39%提高到2015 年的78.2%。
二、環(huán)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公司在生產建設過程中,認真貫徹國家有關環(huán)保的法律法規(guī),根據國家的環(huán)保政策并結合礦山的特點,制訂了環(huán)保目標和環(huán)保規(guī)劃,全面落實和大力宣傳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和環(huán)保知識,不斷提高全員環(huán)保意識,努力營造礦山青山綠水和諧環(huán)境。
2.履行職責義務,加大了對礦區(qū)環(huán)境治理力度
企業(yè)通過各種渠道、自籌資金,完成了紅嶺礦原1#尾礦庫復墾工作和+378m、+370m 老采區(qū)、廢石場、下陷區(qū)恢復治理工作。利用礦區(qū)內較厚表土,進行植樹復墾工作?,F礦區(qū)植物茂盛、草木叢生、森林蔥郁,環(huán)境狀況較好。公司水土保持工程復綠投資合計116.7 萬元,土地整治率達到95%以上,水土流失總治理度達到92%以上,礦區(qū)可綠化覆蓋率達92%以上。
3.“三廢”綜合利用率(選礦廢水、礦井水重復利用率、尾礦(廢石)綜合利用率)
1)公司將采礦坑道水凈化后用于選礦用水,選礦粗選尾水凈化后用于選礦,復用水利用率達93.5%。
2)礦山固體廢物主要是井下脈外巷道掘進、選礦手選的廢石和選礦后產生的尾砂,沒有放射性,屬于一般固體廢物。三年來共產生廢石量(含尾砂)44.6 萬噸,其中用于井下填充1.5 萬噸;用作建筑材料26.4 萬噸;儲存堆放共計16.7萬噸,其中尾砂16.38 萬噸,廢石場堆放廢石0.32 萬噸。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62.5%
3)選礦廢水經尾礦庫沉淀后做到達標排放,三年來經縣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監(jiān)測合格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