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種植土——生活垃圾分類與建筑垃圾、地下工程渣土(有的地方是地下泥)耦合再生技術。這項技術,順叱華已經獲得了多項國家發(fā)明專利申請權。
一、廚余垃圾:居家廚房做飯菜的下角料,包括各種骨頭、魚鱗、肉皮、菜葉菜根、餐客廳的瓜果皮瓤(包括堅果)、剩飯剩菜等等;用簡單的好理解記得住的概括話來說,「食物入口所產生的一切廢棄物」。
廚余垃圾是由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組成的。它有如下特征:(1)含水率高。廚余垃圾的含水率約為80%。(2)易腐爛。廚余垃圾中有機物含量達95%;易于產生腐敗且容易滋生病菌。(3)營養(yǎng)物質多。廚余垃圾除含大量的有機物外,還富含氮、磷、鉀、鈣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廚余垃圾主要化學方面的成分主要有無機鹽、蛋白質、淀粉、脂肪以及纖維素等。廚余垃圾有機物的含量比較高,如粗纖維、粗蛋白等,它是一種有很高利用價值的腐殖質。
二、生活垃圾可燃物質:衛(wèi)生間紙、嬰兒濕尿布、丟棄的衣物、各種可燃包裝物、塑料袋、塑質飲料瓶、塑質包裝物、紙質包裝物、竹木包裝物、塑質兒童玩具、木質兒童玩具等等。也可用一句話概括:「居家丟棄的可以燃燒的所有東西」。
三、非可燃垃垃圾:居家生活打碎的玻璃器皿、瓷器等;金屬餐具;玻璃瓶、瓷瓶、花盆、鋁質的食品和飲料包裝物等等。也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不能燃燒的東西」。
我們的生活垃圾分類耦合技術簡單的說:生活垃圾中的廚余垃圾作為有機再生種植土的「肥力有機質」利用;而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質,裂化裂解「再生燃油」用于垃圾高溫滅菌有機質轉化成腐殖質的「熱源」。形成一條完整的生活垃圾分類與建筑垃圾、地下工程渣土耦合再生鏈條。
生活垃圾分類由「居民分類“投放”」模式創(chuàng)新為「居民分類“有獎收集”」模式。
“投放”與“收集”有著行為上的區(qū)別。我們創(chuàng)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加速了生活垃圾分類的進程,使生活垃圾分類從被動轉換為主動。而“有獎”是將消極激變成為積極的一個重要因素。
生活垃圾分類已經在我國全面鋪開,生活垃圾收費機制也在各省市逐步地推廣。由于我國垃圾分類的意識、生活習慣等因素制約,也由于我國一直推行的是混雜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事實上,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與發(fā)達國家的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只是名詞上的相同,其內在有很大區(qū)別,這就是中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產生二噁英和重金屬的原因所在。在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高補貼高回報的驅動下,基本常識被掩蓋,那就是,發(fā)達國家的生活垃圾是居民分類后的有科學選擇性的焚燒發(fā)電。
中國的混雜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導致了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后的終端處理技術,落后發(fā)達國家若干年,甚至形成了居民分類再混焚燒的尷尬局面。我國正在加緊解決這一矛盾。居民對垃圾自覺分類投放,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過程。順叱華/YSCN 推出創(chuàng)新的『居民分類有獎收集』模式是符合目前國情的一個方法。
那么,收“集”有“獎” ,“獎”從何里來?互聯網+如何實現?分類后的終端去向何方?等系列問題,在我們的《生活垃圾分類耦合再生技術》中都不是問題的問題。
生活垃圾居民分類和終端處置(再生利用)是一個整體。如果終端處置設施不能體現前端分類的價值,則前端居民分類的行動就失去了意義。只有先解決終端處置(資源化)的能力后,再落實前端分類行動。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加強產業(yè)協(xié)同,最終提升效益創(chuàng)造。
—— 張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