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并未明顯收縮
需求端對工業(yè)品價格影響很大,對于焦炭來說,鋼廠生產狀況是反映需求的代表指標,而焦炭期價承壓回調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鋼廠開工率持續(xù)下降。從相關機構的數據來看,全國高爐開工率自9月末持續(xù)下降,從80%左右一直下降到12月16日的75%左右,下降幅度較為明顯。不過,從產量數據來看,1—11月,我國生鐵累計產量為64326.1萬噸,同比增長0.4%,同比增速較1—10月繼續(xù)上升。因此,即使從環(huán)比來看,11月的日均生鐵產量也高于10月。應該說,產量數據與開工率數據存在一定分歧。我們認為這可能由以下因素引發(fā):一是高爐樣本覆蓋可能不夠完善,二是往年未列入統(tǒng)計局口徑的隱藏產量釋放。
我們分別將生鐵累計產量同比增速、粗鋼累計產量同比增速、全國高爐開工率等指標與焦炭期貨價格走勢進行對比,發(fā)現它們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反映了需求端變化對于焦炭期貨價格走勢的指導意義,而生鐵累計產量同比增速是與焦炭期價最為貼合的指標。從這一指標來看,焦炭期價在11月繼續(xù)上行符合歷史規(guī)律。12月鋼廠開工率繼續(xù)下降,但從開工率與實際產量對比可以看出,開工率下降并不必然意味著產量下降,而且即使同步下降,下降幅度也可能不同。此外,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去年12月生鐵產量處于歷史低位,今年12月生鐵產量即便環(huán)比下降,但同比大概率仍呈現增長狀態(tài)。結合來看,我們認為1—12月生鐵累計產量增速難以出現顯著下降,這意味著焦炭需求端能夠穩(wěn)定在高位,焦炭期價的下行壓力不大。
供應壓力不大
供應端的潛在增量可能是促使焦炭價格下跌的誘因,市場也一直將其視為利空因素。從月度產量數據來看,1—11月焦炭產量累計為41053萬噸,同比下降0.2%,降幅較1—10月繼續(xù)收窄,這說明焦炭供應量確實在逐步增加,但與需求端數據進行對比,則焦炭的實際供應壓力并不大。
從開工數據來看,焦化企業(yè)開工率也在持續(xù)回落。12月以來,全國大型焦化企業(yè)(產能>200萬噸)開工率均值為73.6%,而11月均值為82.9%;中型焦化企業(yè)(產能100萬—200萬噸)開工率均值為72.8%,而11月均值為80.1%;大型焦化企業(yè)(產能
產業(yè)庫存有所回升
傳統(tǒng)而言,在與鋼廠的博弈中,焦化企業(yè)處于弱勢地位,但今年以來鋼廠卻被迫讓渡利潤給焦化企業(yè)。原因如下:一是鋼廠的可用焦炭庫存較低,鋼廠較為被動;二是鋼廠利潤經常處于高位,也有了讓渡利潤給焦化企業(yè)的空間。
當前,我們可以分別跟蹤三項庫存數據:反映上游的國內獨立焦化廠庫存、反映貿易環(huán)節(jié)的港口庫存、反映下游的國內大中型鋼廠焦炭平均庫存可用天數。最新數據顯示,12月16日國內獨立焦化廠庫存總計為6.11萬噸,環(huán)比有所上升,同比大幅下降;焦炭港口庫存總計為240萬噸,環(huán)比基本持平,同比上升6%;國內大中型鋼廠焦炭平均庫存可用天數為6.74天,環(huán)比有所上升,同比下降28.4%。也就是說,當前焦炭庫存普遍出現環(huán)比回升,同比仍處于低位。這意味著鋼廠的話語權增強,但由于利潤狀況較好,其下調焦炭采購價格受限。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后期焦炭市場將維持振蕩格局。